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詞曲類
算与太初事皆符合奉敕付有司及经术者详加考定
以议奏闻于是鸿生硕儒咸稽茂典研精覃思俱考旧
文国子祭酒臣 孔颖达
十有一人与尚书八座参议得
失咸以为仁均定朔事有微差淳风推校理尤精密谨
按汉书云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应邵云 (第 8b 页)
   上太子承乾书(贞观十/三年)   张玄素
臣闻周公以大圣之材犹握发吐哺(一作/飧)引纳白屋而
况后之圣贤敢轻斯道是以礼制皇太子入学而行齿
胄欲使太子知君臣父子长幼之道然君臣之义父子

之亲尊卑之序长幼之节用之方寸之内弘之四海之
外者皆因行以远闻岂(一无/此字)假言以先被伏惟殿下睿
质固已崇高(四字一/作已隆)尚须学文以饰其表至如 孔颖达
赵弘智等非惟宿德鸿儒亦兼练达政要望令数得侍
讲开释物理览古谕今增辉睿德而雕虫小技之流祗
可时命追随以 (第 3b 页)
叶甄表宽大裁
成简久譬权衡之知轻重规矩之得方员迈彼三章同
符画一者矣
   春秋正义序        孔颖达

夫春秋者记人君动作之务是左氏(一作/史)所职之书王
者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时而理万物四时序则玉烛
调于 (第 8a 页)
十馀岁即好学寒雪拾薪自炙夜无燃膏默念所记年
三十尽明六经书解决微隐苏融雪释郑元至于 孔颖
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一举进士耻不肯
试归晋陵阳羡里得山水居之始开百家书缘饰事业
每有小功丧讫制 (第 6a 页)
  檀弓丛训序(杨慎/)
杨慎曰医者有四术神圣工巧予欲借之以喻文矣易
之文神诗书春秋圣也檀弓三传考工记工矣庄列九
流而下其巧有差复以檀弓斠诸明高赤德又群工中
都料匠也予谓檀弓可孤行而每病训之者未能犁然
有当于人之心也经犹招也训犹射也一人射招或中

或否未若众人射之中之多也若郑康成之简奥或以
三字而括经文之数十字盖寡而不可益也亦传注之
神已 孔颖达
之明备或即经之一言而衍为百十言盖
多而不可省也亦疏义之圣已贺陆黄吴补缉胪列亦
各殚述者之心工已陈骙谢 (第 19a 页)
  孔子庙庭从祀议(王祎/)

孔子庙庭从祀者凡百有五人自澹台灭明至孔鲤七
十一人皆受业圣人之门而承圣人之教者也自左丘
明至许衡三十四人皆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切于
圣人之道者也盖自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
范宁等二十一人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
扬雄韩愈以世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
祐二年乃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列于从祀景
定二年又增张栻吕祖谦咸淳三年又增邵雍司马光

及元皇庆二年乃以许衡继宋九儒居从祀之列所谓
三十四人者也以今论之汉儒之从祀者十四人而犹
阙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者一
孔颖达
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仲
淹欧阳修真德秀魏了翁是也元之从祀者一人而犹
阙者一人吴澄是也自夫 …… (第 6a 页)
可考證学者茫昩不知所归 唐初孔颖达
受诏撰定诸
经之疏号曰正义自是以来著为定论凡不在于正义
者谓之异端诚学者之宗师百世之取信也是其所以 …… (第 7a 页)
圣经者较之马融郑康成辈功无所与逊且何休
注公羊而黜周王鲁王弼注易而专尚清虚害道已甚
然在祀列胡独至于 颖达
而遗之也圣人之道或著之
事功或载之文章用虽不同而实则一致三代以下人
才莫盛于宋东都其间慨然以圣人之道 (第 7a 页)
书解决微隐苏融雪释郑玄至于 孔颖达
辈凡所为疏
注皆能短长其得失一举进士耻不肯试归晋陵阳羡
里得山水居之始开百家书缘饰事业每有小功丧讫 (第 10a 页)
今者大帅开元礼杜氏通典及)
(司马光高闳朱熹数氏其为三礼注疏若图谱如马融/三郑伟昭王肃虞翻张融贾公彦 孔颖达
聂崇义陆佃)
(等皆经师启述之/功尤大先辈谓此)焕尧文于神祖兮大集成而班赐茁
桢柢于恒性兮顺条柯于日 (第 30b 页)
汉郑玄
注多所自得宋大儒朱熹谓其文简意足或数字同一
训或一字兼数用实深取之间尝附以纬学或于要义
未精 唐孔颖达
又随玄所注段为之疏独考析于仪文
度数之详而其辞益繁盖纯驳斑如也是后训解虽多
宜无出此我朝洪武三年首诏 (第 6a 页)
  孔子庙庭从祀议(王祎/)

孔子庙庭从祀者凡百有五人自澹台灭明至孔鲤七
十二人皆受业圣人之门而承圣人之教者也自左丘
明至许衡三十四人皆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功于
圣人之道者也盖自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
范宁等二十一人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
扬雄韩愈以世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
祐元年乃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列于从祀景
定二年又增张栻吕祖谦咸淳三年又增邵雍司马光

及元皇庆二年乃以许衡继宋九儒居从祀之列所谓
三十四人者也以今论之汉儒之从祀者十四人而犹
阙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者一人 孔颖达
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仲淹
欧阳修真德秀魏了翁是也元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
者一人吴澄是也自夫 …… (第 6a 页)
證学者茫昧不知所归 唐初孔颖达
受诏撰定诸经之
疏号曰正义自是以来著为定论凡不本于正义者谓
之异端诚学者之宗师百世之取信也是其所以传 …… (第 7a 页)
圣经者较之马融郑康成辈功无所与逊且何休注公
羊而黜周王鲁王弼注易而专尚清虚害道已甚然在
祀列胡独至于 颖达
而遗之也圣人之道或著之事功
或载之文章用虽不同而寔则一致三代以下人才莫
盛于宋东都其间慨然以圣人之道 (第 7a 页)
  春王正月说(徐师曾/)
甚矣春秋之难明也如春王正月乃是书开卷第一义
即已难得孔子之心而徒滋说者之纷纷盖自胡文定
(安/国)为夏时冠周月之说而春秋之义愈以不明愚尝
考之左传曰春王周正月谓周王之正月也 孔颖达
曰 …… (第 16b 页)
寅月起数安在其为三正也按 颖达
又曰汤崩踰月太
甲嗣位其崩之年即称元年顾氏以为殷家犹质踰月
即改元年以明世异不待正月以为首是也如以孔 (第 18a 页)
  熠耀辨(徐思曾/)
诗豳风东山之篇曰熠耀宵行毛传曰熠耀燐也燐萤
火也崔豹古今注亦云又曰一名耀夜腐草为之今以
其说质诸月令良然王氏本草曰萤火一名夜光一名
熠耀则熠耀之为萤自汉以来则然矣 孔颖达
曰宵行
夜飞也至朱子传诗始以宵行为虫而以熠耀为明不
定貌盖本陆玑飞而有光之说及以下章熠耀其羽例 (第 15b 页)
  小宗辩(罗虞臣/)
失重本始联族属叙亲疏别嫡庶莫大乎宗法传曰继
祢为小宗夫继祢之为小宗何也小宗别子之庶子也
庶子不得祢父故以长子继已为小宗也是故继祢之
嫡诸弟宗之至二世之嫡其父之诸弟曰叔叔之子曰
同堂兄弟共宗之三世之嫡其再从之伯叔兄弟共宗
之四世之嫡其三从之伯叔兄弟亦共宗之举三从而
同父同堂再从之伯叔兄弟可知也是谓小宗至于五

世四从兄弟视小宗之高祖为高祖兄弟无服也故各
祖其祖为宗其得各自为宗可也谓其为与高祖异也
宗之言尊也尊无二明无二嫡也宗以五世为限服尽
也服者先王所用为宗子联属族人之具也服尽则亲
尽亲尽则庙毁故曰高祖迁于上宗易以下此之谓也 孔颖达
曰族人一身事四宗并大宗为五考诸礼经原
无四宗之说假令四宗为之宗法视子孙互有异同族
人将谁适从此决其不 (第 7b 页)
 右乡约内虽已举其大纲而仪节未备愚欲删节其
 礼附于四礼之后谓之为居乡杂仪今汉书律历志
 引此语正当养之以福颜师古注之往也往就福也
  孔颖达
左传正义亦云往适于福也盖古本自如此
 然今本养之以福犹曰养之以致福耳于义亦通但
 杜预注此云养威仪以 (第 14a 页)
  五经蠡言序(蒋德璟/)
明以耑经取士士鲜兼经者然自圣门子夏商瞿左丘
公榖之伦皆仅名一经汉景武后经师辈出然一人犹
不能独尽其经多以相合而成且每诏五经诸儒讲异

同于石渠虎观称制临决其难如此而后世如郑玄王
通颜师古 孔颖达
及宋大儒程朱诸公顾皆兼五经论
撰甚富何圣门之难而后世诸儒之易也入明而杨公
慎邓公元锡特号博雅扬间拈同 (第 1b 页)
  登瀛洲赋(有序/)       (元/)蒲绍简
按唐武德四年秦王开天策上将府辟舒宫西延文学
之士以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
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

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
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助教陆德明 孔颖达
信都盖文达
宋州总管户曹许敬宗并以本官兼文字馆学士分三
番更日直宿供给珍膳恩礼优厚秦王朝谒公事之暇 …… (第 15a 页)
孔颖达
颜相时之讨论乎典籍于是肃衣冠而群处
锵环佩而夜直若乃语立本以绘其像命褚亮以赞其
德虽一时之盛典实流芳 (第 18a 页)
 (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略以其)
 (意属读而已陆氏曰二十馀篇即马郑所注二十九/篇是也 孔颖达
曰秦誓本非伏生所传武帝之世始)
 (出而得行史因以入于伏生所传之内故云二十九/篇也○今按此序言伏生失 …… (第 3b 页)
 (及古语在当时则人所共晓而于今世反为难知誓/命则是当时史官所撰檃括润色粗有体制故在今)
 (日亦不/难晓耳) 孔颖达
曰孔君作传值巫蛊不行以终前汉
 诸儒知孔本五十八篇不见孔传遂有张霸之徒伪
 作舜典汨作九共九篇大禹谟 (第 6a 页)
   记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说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颜师古曰上下
及十翼故十二篇是则彖象文言系辞始附卦爻而
传于汉欤先儒谓费直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以彖

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其初费氏不列学官惟
行民间至汉末陈元郑康成之徒学费氏古十二篇之
易遂亡 孔颖达
又谓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分
爻之象辞各附当爻则费氏初变乱古制时犹若今乾
卦彖象系卦之末欤古经始变 (第 17b 页)
名亚见 孔颖达
疏逄蒙之弟名鸿超杨朱之弟名布见
列子伯乐姓孙名阳师旷字子野见庄子疏公孙弘字
次卿见邹长茜书子产一名美 (第 2a 页)
无之
书称归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野盖官不复录为兵
车用置之民间听其耕牧而已程大昌因其地在河山
阨束取 孔颖达
引杜预为證云华山之旁尤乏水草非
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腐儒穿凿一至于此不
知革车三百两为马千二百匹 (第 3b 页)